2018-02-05 08:35:05
欽堂“稻舞田間”創意景觀
▲大慈巖山腳下的民宿 李牡嬌/攝
新葉古村春暖花開 韓承義/攝
三江兩岸建德綠道
楊村橋草莓小鎮 李牡嬌/攝
新安江一級水源保護地,森林覆蓋率76%,空氣優良數353天,楊村橋草莓小鎮、三都柑橘小鎮、大同稻香田園、大洋紅色印象、乾潭胥江風情、蓮花戴家民宿、大慈巖杭派民居,全國首個鄉村旅游品牌——建德果蔬樂園……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開啟了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建德市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努力創建浙江省美麗鄉村示范市,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全力向“環境美、人文美、產業美、治理美、生活美”的目標奮進,讓廣大鄉村成為加快建德新崛起的新藍海。
★鄉村振興6大樣本
01 航頭鎮 集體經濟四面開花
便民服務中心被綠樹和草坪襯托,大樓周圍環繞著一排排整齊的建筑,樓下有糧油商行、農村淘寶、飯店賓館等各式店鋪,還有600多平方米的農貿市場,這些每年為大店口村創造20萬元左右的固定收入。
在航頭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已蔚然成風。羅源村建設450平方米的來料加工廠房,整體出租給公司,每年租金達5萬元,并吸收周邊100余人就業,預計年發放加工費200余萬元。石木嶺村引進生態農業園項目,村集體每年獲得林地流轉、管護服務收入20多萬元。玨塘村糧油種植面積1800余畝,建成糧食深加工廠房,村集體每年可獲得加工廠房租金15萬元左右。航頭村投資1100多萬元的農民公寓樓(含27間商鋪)主體工程已完工,村集體年增收近30萬元;溪沿村總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的兩幢商業綜合樓,將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不少于40萬元的收益……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我們的做法是三步走、五結合”。航頭鎮黨委書記李俊說,“三步走”即逐步化解舊債、嚴格控制新債、努力創收償債;“五結合”:就是發展集體經濟與促進農民增收、完善公共服務、服務招引項目、推進優勢產業發展、推進集鎮建設有機結合。
下面的2組數字最具說服力:
2017年,全鎮村級項目投入6838萬元,為2012年同期投入總額的7.6倍,但村級債務卻由2012年的1537萬元降至99.8萬元,同時銀行存款達1675萬元,實現轉負債為存款的目標。
2017年,全鎮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78萬元,同比增長116.5%;經營性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5個,占83.3%。
02 沛市村 小投入大變化
“相約紅色沛市情,見證濃鄉故里郡”,坐落在國道邊上的乾潭鎮沛市村,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自然創意的濃郁紅色文化:炫彩的車輪胎,綠意盎然的盆栽,竹片扎起來的籬笆,普通的石槽水缸,木頭竹竿堆疊的百寶屋,掛在門墻的玉米辣椒……
77歲的村民徐江華,用毛竹制作房門和棚頂,還創意用瓶蓋做門環,引得村民爭相模仿。村民徐繼華緊跟其后,用毛竹打造與周圍景觀和諧統一的雞圈,引得左鄰右舍贊賞。隨后茅草蓋頂、輪胎造型、破罐種花之類就地取材、變廢為寶的做法不斷被應用于沛市創建。
“崇尚節儉、干凈創建”,沛市村推崇“花小錢辦大事”的創建理念,將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村級資金主要用于公共區域創建,堅決杜絕大包大攬、大拆大建。為節省開支,堅持就地取材,書記和主任帶頭將自留山上的毛竹無償送給村民美化庭院。“堅持在陽光下創建,所有開支須兩委討論通過方可支付,所有賬務第一時間公示公開,讓村民心里都有本創建明白賬。”
村書記葛雪東道出美麗創建的秘訣,村黨委制定了三大制度:公共區域網格認領,“紅黑榜”月月評比,“最美庭院”一年一獎。沛市村探索出一條“小投入大變化”的建設路子。
03 戴家村 走向多元產業綜合體
粉墻黛瓦、飛檐翹角,青山環繞、溪水潺潺,蓮花鎮戴家村的民宿名聲在外,經常有上海、杭州的客人去體驗田園生活。
原村主任、黨員王榮良主動轉型,將老宅和養殖飼料倉庫改造后率先開起“蓮花水鄉”農家樂,給其余養殖戶起到引領作用。目前,戴家民宿初具規模,共有15戶150張床位,“蓮花水鄉”配套戴家民宿,初步形成了“游在千島湖,吃住戴家村”的經營品牌。
“入住戴家民宿,賞蓮花美景、嘗蓮花美食。” 2017年9月村里成立了杭州戴家鄉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實行統一運營、統一品牌、統一宣傳,一方面與“聯鄉結村”單位山嶼海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定制一日游或多日游旅游線路,吸引江浙滬游客;另一方面收購農戶的“玉米粿”、粉絲、農家香腸等統一標識包裝,定制戴家農特產品品牌,通過山嶼海客戶群體進行銷售。截至2017年12月底,共售出統一包裝禮盒7000余份,直接經濟收益達35萬元。
“抓招商引資,促產業多元”,村黨委書宋志紅介紹,發揮在外經商、工作優秀的鄉賢優勢,已成功招引并落地花藝基地+花藝旅游制品、蓮花谷生態健康小鎮、酒文化打造與體驗3個項目,實現了產業互補,基本形成了集民宿、鄉村游、文創、康養、休閑等為一體的戴家產業綜合體。下步,他們還將利用碳酸鈣產業整治騰出的廠房,配套建設農產品館和綜合服務中心,再引進民資發展酒吧、書吧、茶餐廳等相關民宿配套產業。
04 靈棲村 西紅花+溶洞+美麗
“西紅花渾身是寶,除了賣花絲、賣花瓣,還開發西紅花酒、西紅花粽子、西紅花糕點等系列產品,探索‘西紅花+X’的新產品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 2016年,航頭鎮靈棲村黨委書記邱朝陽時任村主任,帶領16位農戶投資350萬,成立“杭州隆昇西紅花開發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以西紅花種植、種球繁育為基礎,輔以西紅花盆景種植、花瓣開發利用, 2017年實現產值100余萬元。
邱朝陽介紹,以“西紅花+大米”的輪種模式,提升稻米價值,價格是市場價2倍多,畝產可達3000余元。目前公司正申報100畝有機基地、300畝綠色基地認證,帶動農戶從“賣產品”到“賣品質”的轉變。
靈棲村坐擁靈棲洞、江南大冰洞,依托兩洞游每年近50萬的游客,發動村民發展農家樂和鄉村民宿,如靈棲公社、石屏農莊、長發飯店等。挖掘茶文化,里洪坑紅茶曾獲巴拿馬金獎,推出高山茶園采摘游,建立集茶葉生產、茶文化體驗、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現代生態茶園。作為建德市唯一的“浙江書法村”,以書法為載體,開發旅游產品,文化書法廊和書法主題民宿已在村兩委規劃構思中。
“超前規劃大靈棲版圖,村兩委擬定了美麗靈棲三年建設方案。”邱朝陽說,目前“美麗靈棲”首期工程——商家村精品線路改造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組織村里有專長技能的村民成立了“靈棲村美化創意團隊”,搜集、整理民間傳說、歷史典故,為墻體美化、村道改造等提供創意元素。保護好傳統文化古村落,打造更多有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的美麗景點,讓老百姓的“文化餐”富起來;將生態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讓鄉親們的“錢袋子”富起來。
05 上吳方村 家風家訓營造鄉風文明
冬日陽暖、長空溢彩,投入500余萬元的“流芳人家”建德家風館建成開放后,經常有客人慕名而來,包括杭州、上海、江蘇的游客,甚至有俄羅斯的客商。
上吳方村有著豐富的鄉村歷史和文化積淀,家風暢行,民風暢美,至今保存著完整的明清建筑65幢、廳堂6幢,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通過挖、煉、曬三字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以好家風好家訓的建設,營造好鄉風好民風的良好氛圍。” 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鄧敏敏說。
從方氏太祖、方氏始祖的民間故事到上吳方村代表人物方存頤的人生經歷,從“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的家規到“敬老愛幼、和睦鄰里”的家訓,鼓勵老百姓把家風家訓亮出來,開展家風家訓“上門廊”活動,引導人們去撰寫、懸掛、誦讀家訓,讓更多的人感悟家風家訓的獨特魅力,以良好家風涵育民風。將上吳方村的八大人生禮儀進行提煉和展演,植入家風家訓精髓,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修訂村規民約,發放到每家每戶,讓好家風通過村規民約的形式成為群眾自我規范和約束的行為準則,逐步形成“守規光榮、違規可恥”的良好風尚。
06 欽堂鄉 詩畫田園小鎮可圈可點
大溪邊村被列入國家首批綠色村莊,葛塘村成為浙江省秀美宜居示范村和建德市“黨建+發展”標桿村,建德第二屆稻舞田間稻香節在欽堂鄉成功舉行……2017年的欽堂美麗鄉村可圈可點。
地處邊遠的葛塘村,經過三年打造,完善了村主干道+支線的交通路網,實施了葛塘溪3.5公里堤壩改建工程,垃圾分類無害化處理站建成投入使用,培育美麗庭院100戶,新建民宿和農家樂32家,躍進水庫慢生活休閑體驗區規劃制訂完成,涵蓋高端民宿、休閑旅游、養生度假精品項目,吸引湖州、義烏等地客商前來投資洽談。
杭州建德國際農耕節暨第二屆“稻舞田間”文化節吸引5000余人參與,印度等駐滬領館參加,7名國家一級演員登臺演出,央視《朝聞天下》、《人民日報》等各級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
2018年,欽堂鄉將精心打造鄉村振興欽堂樣板,建設成為“綠色生態、創意體驗、田園飄香、山居野趣”的詩畫田園小鎮。村村爭取做到四個有:有主導產業的發展規劃、有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土地承包大戶,村集體經濟經營收入達10萬元以上。
★2018建德鄉村振興“集結號”
“圍繞打造全省鄉村振興示范區的目標,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形成以新安江—富春江為主軸、以城帶鄉的城鄉一體共富共美新格局。”建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按照全域村莊景區化的要求,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完成3個示范村、15個特色村和49個達標村建設工程,創建50個以上A級景區村,新建40個美麗田園體驗區和美麗農牧場,全面消除年收入20萬元以下村,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80%,創建全省“美麗鄉村”示范市。
建德市委書記童定干強調,要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大力推進農業平臺建設、大力培育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進產業融合,讓農業產業更強;要圍繞“生態宜居”下功夫,扎實推進萬村景區化建設,實現“布局優”、“顏值高”、“亮點多”,讓農村環境更美;要圍繞“鄉風文明”下功夫,培育文明新風、注重家風家教、傳承鄉村文脈,讓鄉風民風更好;要圍繞“治理有效”下功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推動“最多跑一次”向村級延伸,讓基層基礎更實;要圍繞“生活富裕”下功夫,強化造血功能,促進集體經濟持續壯大,拓寬增收路徑,讓農民群眾生活更加富裕。
“把鄉村建成農民安居樂業的創業園、市民修身養性的大花園。”建德市農辦主任高建軍表示,他們將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美麗鄉村民宿群”、生態康養度假等新精業態,變農村資源為創富資本,變鄉村為創業樂園,變農民為合作股東。發展生態綠色有機的“建德果蔬”,讓更多的市民走進建德休閑養生、讓更多的農品進入城市門店直銷。引導市民下鄉、推進企業興鄉、鼓勵能人回鄉投資開發,打好政策牌、親情牌、特色牌,讓鄉村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主體下得來、留得住、可創業的理想之地,讓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