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10:39:07 霍海澎
本報記者 霍海澎 通訊員 任衛超
銅川市王益區王家河街辦馮家河村地處大山之中,農業生產條件較差,但山區植被繁茂,一年當中三個季節有鮮花開放。29歲的黨龍學習過養蜂技術,在王益區扶貧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他選擇了發展中華土蜂養殖產業,創辦了長龍蜂業專業合作社,帶領貧困戶一起致富。
2017年以來,王益區將產業脫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積極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由能人帶動發展“小產業”。同時,推行了“N+貧困戶”富民方式,采取“農業園區+農業企業+合作社+項目+公司+貧困戶”的形式,讓貧困戶有股權有產業,實現了扶貧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
王益區鼓勵農業企業走進貧困村,通過幫助貧困戶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促進產業幫扶措施落到實處。銅川市益民農資連鎖有限責任公司入駐黃堡鎮梁家塬村后,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1000畝,一次性兌現群眾5年土地流轉金。公司從養殖選址、選種配送、疫病防控、技術指導、產品保護價回購等環節全程為群眾發展產業服務。
銅川市吉瑞元食品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與8戶貧困戶簽訂了肉兔養殖收購協議,向貧困戶提供種兔、飼料、技術指導,以略高于市場的價格回收成品兔,并與14戶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簽訂了代養托管協議,幫助這22戶貧困戶發展屬于自己的“小產業”。
目前,王益區有267戶貧困戶從事養雞、養蜂、養羊、養兔及果樹種植等產業。一個又一個“小產業”正在托起農民的致富夢。
實習編輯: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