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8 09:55:16
2017年下半年以來,農藥原藥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臨近年關,冬儲訂貨的旺季,農藥漲價的消息甚囂塵上。目前正是海南地區用藥高峰期,當地零售商已陸續開始調價,部分產品漲幅超過20%。記者采訪中發現,農藥價格的上漲除了受市場行情影響外,不排除一些渠道商哄抬價格、捂貨待漲的情況。
近日,海南省物價局、海南省農業廳聯合印發了《海南省農藥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明確規定海南省農藥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采取最高差價率控制,對惡意囤貨、散布漲價謠言者進行依法查處。據了解,該規定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雖然實施政府指導價有利于維持當地農藥市場的穩定,但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部分渠道商對政府這一行為并不太買賬。
原藥價格持續上漲,終端漲價已現端倪
雖然近期原藥漲幅趨于穩定,但部分產品仍咋高位繼續上揚。上周,受連云港爆炸直接影響,間二氯苯緊俏,導致三唑類殺菌劑價格繼續走高,部分原藥供應緊張。而山東濰坊化工廠的爆炸使得中間體市場雪上加霜。
截至目前,苯醚甲環唑原藥已漲至20萬元/噸,嘧菌酯原藥甚至賣出了31萬元/噸的高價,雖然價格環比上周持平,但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均超過30%。除草劑方面,硝磺草酮原藥中間體依舊緊張,原藥廠家惜售,價格提至16萬元/噸。
在原藥價格持續上漲的同時,農藥制劑價格也在不斷進行調整,特別是海南地區,隨著用藥高峰的到來,終端農藥價格已開始陸續提高。
“吡蟲啉、啶蟲脒、甲維鹽、毒死蜱等一些目前在果蔬上用量較大的殺蟲劑產品,批發價較7、8月份上漲了20%-30%。”海南省樂東縣零售商吳茂明告訴記者,與殺蟲劑短期迅速上漲不同的是,草甘膦、草銨膦則是階段性上漲,雖然每次漲幅不太明顯,但整體漲幅也已超過10%。“現在是用藥高峰,原本農藥價格早就該上漲了,但許多零售商一直在壓縮自己的利潤空間,盡量保持終端價格的穩定。”
原藥價格的上漲也直接導致農藥終端市場價格上揚。據了解,截至12月初農藥終端價格已進行了1-2次調整,上漲幅度在5%-10%。預計到明年3月份,國內農藥終端市場價格將出現全面上漲,整體市場的漲幅波動將維持在10%-50%的區間內,部分產品的漲幅將超過50%。
肆意漲價將受查處,價格上調需謹慎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雖然終端價格上漲是大勢所趨,但仍存在少部分渠道商借著原藥上漲的名義故意抬高制劑的銷售價格。這在信息流通相對閉塞的海南,表現尤為明顯。
“現在許多農戶只知道原藥價格上漲,卻不知道是哪些品類在漲。”海南省三亞市崖城區一零售商介紹,雖然目前原藥價格整體上漲,但并不是所有產品都在漲,像吡唑醚菌酯原藥價格已由原來的35萬元/噸下調至31萬元/噸,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4%,而有些人在調價的時候也將該類產品做了上調。而此次《辦法》的出臺無疑給這些人以當頭棒喝。
《辦法》指出,海南省將對農藥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采取最高差價率控制。對于超出政府指導價銷售農藥,變相提高農藥價格,捏造、散布農藥漲價信息,惡意囤積以及利用其他手段哄抬價格的行為,將由價格主管部門依法進行查處。
據了解,此次《辦法》是對2014年出臺的《海南省農藥價格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旨在加強海南省農藥價格管理,規范農藥市場價格行為,維護農藥使用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記者梳理兩次的“農藥價格管理辦法”發現,雖然兩次“辦法”都對農藥價格政府指導做了嚴格的要求,但與2014年規定的凡是通過招標進入海南省的農藥批發和零售價格都應按照政府的指導價不同的是,本次《辦法》僅對部分農藥產品做了規定。據了解,實行政府指導價的農藥品種將依據海南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使用目錄確定。
農藥批發價、零售價如何算?政府有明確要求
記者從海南省農業部門了解到,此次《辦法》中的政府指導價仍將沿用2014政府規定的內容,即海南省內農藥批發、零售環節差價率最高標準分別為10%和15%,農藥經營企業可根據市場供求和成本變化情況,在不超過規定差價率標準范圍內自主制定具體銷售價格。
具體計算方法:農藥批發價格以進入農藥批發企業采購平臺的供應商價格為基礎,由供應商的價格和最高進銷差價率構成;農藥零售價格由批發價格和最高批零差價率構成。
農藥批發和零售價格的計價公式如下:
農藥批發價格=(供應商的價格+運雜費)×(1+最高進銷差價率)。
農藥零售價格=(批發價格+運雜費)×(1+最高批零差價率)。
供應商的價格或批發價格中已含運雜費的,價格計價公式中不再計入運雜費。
農藥經營企業按照上述的計價公式,計算并確定各品種規格農藥的具體價格。
價格可以控,風險得解決
雖然從2014年開始,海南省政府就對農藥批發和零售價格實行政府指導的價管理。但記者采訪中發現,對于政府實施指導價格,部分批發商、零售商表示不太能接受。
“農藥零售環節差價率15%的最高標準也不是不可以,但政府首先要解決的是風險問題。”某國有農藥企業海南區負責人介紹,海南地區臺風多發,而且賒銷問題嚴重,農藥產品的利潤率雖然高達30%左右,但要面臨很大的賒銷風險。“如果算上爛賬、壞賬,其實產品利潤率并不算太高。”
該負責人介紹,要是按明碼標價銷售產品,那只能收現款,如果政府能解決賒銷問題,無論是對渠道商還是政策的推行都是非常有利的。“但事實是,賒銷問題很難短期解決,如果零售商按照標價賒銷產品,而在實際收款時很難按原價收款,這些風險往往要由渠道商來承擔。”
“此前也考慮過這個情況,該辦法也只是試行,接下來還會根據下面反饋的意見進行調整。”海南省物價局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表示,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海南省價格主管部門還會同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一起,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承受能力及市場供求情況等因素,并征求使用者、經營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適時調整最高差價率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