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5 09:18:00
化肥篇零增有“道”,實現高起點飛躍
零增有“道”,方法就在改進施肥方式,通過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推進水肥一體化和種肥同播等技術,科學施肥、精準施肥,提高化肥的資源利用率。2017年,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達17億畝次、覆蓋率達84%,機械深施化肥面積超5.5億畝次,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達1億畝。
化肥零增長提前三年實現
提前三年實現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經濟和生態效益逐步顯現:一是節本增效,2016年全國化肥使用量5984萬噸,這是我國農用化肥用量首次負增長;二是提質增效,在減少化肥用量的同時,提升了作物品質,創響了綠色品牌;三是減排增效,據專家測算,化肥利用率提高2.6%,生態效益顯著。
果菜茶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
去年2月,農業部印發了《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以有機替無機。今年,中央財政還安排專項資金,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和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用健康土壤和綠色方式生產優質產品。
一批肥料新標準頒布實施
取消了由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境內申請肥料臨時登記事項、外省肥料登記產品備案核準事項,《含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復合肥》《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類肥料》《水溶性磷酸一銨》《肥料級磷酸二氫鉀》等新型肥料6項標準正式實施。
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方案發布
隨著我國養殖方式從家庭散養向規模養殖加速轉變,畜禽糞污等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今后,在規模養殖場和大型糞污能源化利用企業的聯合下,畜禽糞污將就地還田或利用,城鄉居民的生活環境將得到較好改善,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也將助力我國農業的綠色發展。
化肥供給側改革藍皮書首發
我國化肥產業效益跌入10年來的谷底,產能利用率較為低下。藍皮書提出了8條政策建議,包括《關于完善化肥產業政策體系的建議》《關于將淘汰化肥落后產能納入國家去產能整體戰略的建議》《關于大力支持新型肥料發展的政策建議》等。
農藥篇變革謀“新”,行業迎來全新時代
2017年農藥行業之變革可謂前所未有。新《農藥管理條例》正式出臺,農藥管理體制實現重大變革;國家環保督查常態化,環保風暴讓不少工廠停產限產致原藥價格一路上揚;六大農化巨頭兼并重組塵埃落定,行業整合加速,格局迎來重塑;成本上漲了、準入門檻高了、賣農藥需要經營許可了、農藥產品上需要標注二維碼了,更嚴格的要求、更嚴峻的形勢,讓農藥市場進入了深度洗牌階段。
新政實現管理體制重大變革
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去年頒布實施,將農藥登記、生產許可、經營許可等職責統一劃歸農業部門。隨后,《農藥登記管理辦法》《農藥生產許可管理辦法》《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藥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農藥登記試驗管理辦法》等5個配套規章也相繼發布,為管好農藥提供了有力法制保障。
農藥用量連續3年負增長
去年,農藥零增長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連續3年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據嚴格的田間試驗和科學測算,2017年農藥利用率達到38.8%,比2015年提高了2.2個百分點,相當于減少農藥使用量3萬噸。
兼并熱潮重塑行業格局
去年6月,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宣布完成了對瑞士先正達公司收購的交割,收購金額達到430億美元,成為目前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收購案,這也意味著中國化工成功躋身全球農化行業第一梯隊,將有力地提升我國農藥行業在全球的競爭力。
二維碼打通溯源管理鏈條
今年1月1日起,農藥生產企業、向中國出口農藥的企業生產的農藥產品,標簽上必須標注二維碼。二維碼要求具有唯一性,確保通過追溯網址可以查詢產品的生產批次、質量檢驗等信息。這將為農藥實現溯源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有利于加強農藥生產經營監管,凈化農藥市場,遏制市場不正當競爭。
環保風暴致原藥“漲”聲一片
去年全國原藥品種的市場價格迎來一波又一波的上漲,部分產品一貨難求。如菊酯類殺蟲劑原材料斷貨,價格一路上漲;殺螨劑原藥市場全線緊張;三唑類殺菌劑受限三氮唑供應,價格持續創出新高。價格上漲讓不少農藥企業壓力巨大,同時也促成了行業洗牌,淘汰落后產能。
樂果等5種農藥被禁限用
去年7月,農業部決定對硫丹、溴甲烷、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樂果等5種農藥采取管理措施。自今年7月1日起,撤銷含硫丹產品的農藥登記證;自2019年3月26日起,禁止含硫丹產品在農業上使用。自2019年1月1日起,將含溴甲烷產品的農藥登記使用范圍變更為“檢疫熏蒸處理”,禁止含溴甲烷產品在農業上使用。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