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草莓為什么這樣“紅”

2017-12-29 14:14:00   

12月中旬,遼寧東港的農村,一眼望去潔白一片,在暖融融的大棚里,果實飽滿的草莓在外面白雪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鮮紅。近年來,東港市盤活土地資源,依托科技支撐、強化產品質量監管,搭上電商平臺,讓當地的特色草莓逐漸在全國叫響了品牌,成為國內主要的生產基地,被業內譽為“中國草莓第一縣”。

 草莓紅了,農民的腰包鼓了

時下正值“東港草莓”收獲的季節,當地農村的一個個大棚里,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在十字街鎮龍源村,記者看到村民田文廣正在自家的一座草莓大棚里忙碌著。“去年我這個棚的草莓一共賣了14萬元,今年還會更好。”他說。

據介紹,東港草莓因其品質過硬,市場銷路廣闊,已逐漸形成了品牌。東港日光溫室和早春大拱棚草莓10%為本地鮮果銷售或加工,90%采用精包裝,遠銷東北三省及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露地品種以加工為主,年出口草莓制品近4萬噸,出口創匯達3500多萬美元。

一組數字證明了東港草莓的實力:2016年,東港草莓生產面積已達到19萬畝,年產量47萬噸,總產值49億元;全市草莓產業從業人數9萬人,生產和出口基地覆蓋15個鄉鎮;無公害草莓專業合作社達到128家。

鮮紅的草莓改變了當地農民的生活。椅圈鎮吳家村于文廣告訴記者,他現在草莓園打工,一個月工資是5000元,干得好還有獎金,年底還有提成,一年下來八九萬元不成問題,加上土地流轉收入,一年有10萬元。

  思路變了,沉睡的土地醒了

吳家村黨支部書記史洪波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原來種水稻一畝大約能凈掙五六百元,現在農戶土地流轉到公司,每畝收入800元,農民都嘗到了甜頭。”

2012年,吳家村建了4個草莓大棚,當年實現產值60萬元,純收入14萬元。此后村里與公司聯合創建了草莓家庭農場,擴大生產規模,鼓勵村民流轉土地入股農場。目前,農場已經發展到占地面積1040畝,擁有99個標準草莓大棚和獨立包裝車間、氣調庫、化驗室、培訓基地,成為遼寧省最大的草莓生產基地。

椅圈鎮鎮長于菲說:“同樣的土地,轉換一下思路,就把土變成了金。”2016年農場銷售草莓150萬斤,銷售額達到了3000萬元。

技術有了,草莓更甜了

在圣野漿果專業合作社的一個大棚里,記者看到土壤、空氣、光照等情況,都被實時檢測。技術責任人楊遠杰告訴記者,“如果室內溫度過高,系統可自動開啟大棚上方的排風孔,實現自動放風,降低溫度。”

十字街鎮赤榆村村民丁鳳玉指著大棚旁邊的水井對記者說,在井里按一定比例配比了肥料,井水經過管網可進行科學滴灌,實現了水肥一體化。

東港市在草莓的質量監管上也是精益求精,將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的草莓種植業生產經營主體納入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實現了質量全程可追溯,確保草莓生產安全、放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東港市的一些草莓大棚內都安裝了攝像頭,楊遠杰告訴記者,他們需定期向平臺申報草莓生產信息,待草莓采收上市時,平臺自動生成二維碼,粘貼到銷售農產品的包裝上,消費者可以掃碼了解到草莓的產地、化肥使用情況等信息。

為了讓草莓“飛”得遠,東港市還積極與電商平臺合作,開展線上銷售,目前電商銷售已占銷售總量一半以上。

(新華社記者 于力 鄒明仲)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