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2 09:16:00
品一口沃柑,果肉鮮嫩、甜香四溢;嘗一塊火龍果,嫩滑多汁、清香淡淡。從零星栽培到種植面積分別達到40萬畝、10.1萬畝,短短5年,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種植在青山綠水間異軍突起,沃柑與紅心火龍果這兩個“外來戶”,成為廣西南寧農民致富的一條新路徑、水果市場上的一位“新貴族”。
“外來戶”成為“新貴族”
近日,記者來到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九聯村,只見丘陵綿延千里,滿山柑樹翠色欲流,走近一瞧,樹上已掛滿碩果,泛出片片金黃。
“單我們這兒就有6000多畝沃柑,全部采用標準化綠色栽培。這幾年,沃柑種植在整個武鳴區已呈燎原之勢。”廣西沃柑龍頭企業鳴鳴果園的種植基地董事長紀素峰說。2012年,為實現柑橘產業轉型升級,武鳴區引入了1萬株沃柑苗,開展試種。原本在重慶等地表現一般的沃柑,一踏入南寧的沃土就表現出了盎然生機。
同是2012年,為改善本地火龍果品質,“金都一號”紅心火龍果也從臺灣引入南寧。來到隆安縣那桐鎮廣西桂族火龍果專業合作社的8000畝種植基地,只見山巒裹著綠色霓裳,登高望遠依然看不到盡頭。合作社理事長陳修華說:“紅心火龍果很適應這里的水土,發展得特別快。”
沃柑與火龍果,為什么會在南寧表現亮眼?南寧市水果站站長羅昭越解釋道,沃柑種植適宜均溫在18℃以上,最低氣溫不能低于-1℃;火龍果喜光耐熱,生長需要溫暖濕潤和充足的光照。而南寧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21.6℃,多數年份全年無霜,為沃柑和火龍果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氣候環境。
好品種種出優質果
“沃柑果型飽滿,糖酸比正好處于柑橘黃金糖酸比17.5°左右,而且化渣率極高,口感甜美、營養豐富。”紀素峰介紹,“武鳴土壤肥沃、富含硒元素,又保持了原始自然生態,采用有機肥和生草栽培的富硒沃柑,一進入市場就吸引了很多消費者,一度供不應求。”
這兩種水果能做成精品,綠色種植功勞不小。在陳修華看來,“金都一號”等新品種能自花授粉,省下了早期品種需要人工授粉的成本。應用水肥一體化、蔗渣有機肥和殺蟲燈種出的果子,甜度高、產量好,還不容易裂果。
在桂族火龍果專業合作社冷鏈物流中心,工人正忙著清洗剛剛采收的果實,分選設備隆隆作響,經篩選后進入冷庫,接著裝車運走。陳修華告訴記者,在隆安,像他們這樣使用火龍果采后預冷及商品化處理、鮮果包裝等配套技術設施的企業已有幾家。經過這種處理方式,優果率能從60%提高到90%,鮮果質優在市場上才能賣出好價錢。
近年來,南寧市加大資金投入,扶持水果專業合作社開展市場營銷、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引導發展電商配送、保鮮貯存和冷鏈運輸,大力推動沃柑和火龍果全產業鏈的形成。
時間差帶來高效益
“沃柑和紅心火龍果肯定不愁賣!按往年價格和今年種植情況,我保守估計,產地售價每斤至少8元。”羅昭越拍了拍胸脯,“這幾年,經營這兩種水果的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無一例外都發了財,農村出了不少的百萬元戶。”
為實現沃柑與紅心火龍果的優質優價,南寧市水果站引導合作社運用技術手段延長采收期,與其他優勢水果錯開上市高峰。沃柑1月就能成熟,政府引導農戶果實留樹,推遲至春節后采摘上市,避免與沙糖桔搶占市場。火龍果一年可以結果8-11批次,每年6月至次年1月均可上市。政府利用新品種能留樹不摘的特點,引導農戶適當提前或延長采收期,以形成水果的批量供應。
夜晚,來到武鳴區伊嶺溪谷廣西佳年農業火龍果種植基地,沉沉夜幕下18萬盞彩燈星羅棋布、璀璨如織,點綴著山谷田園的靜謐。火龍果是夜晚開花的,這些燈原本用來人工補光,為的是晚上吸引昆蟲來幫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和產量,同時增加營養積累、提高果實品質,并控制采摘期,實現錯峰上市。
不想,十多萬盞彩燈卻成了一道靚麗風景,游客們在品嘗新鮮火龍果之余,更是流連于眼前的多彩世界。附近一些種植大戶開始開展“補光旅游”,陳修華也沒有落后。“補光本來就是錯峰上市的技術,借此發展觀光農業,又能增加一筆收入。”
如今,作為南寧市特色水果的“一中心兩板塊”(以香蕉為中心、突出火龍果和晚熟雜交柑橘兩板塊)產業發展規劃的兩大主要經濟作物,沃柑和紅心火龍果正在打造區域公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