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5 08:37:00 魏靈玲
與以前相比,溫棚蔬菜產業主體和市場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新的制約因素的出現,在一些新發展地區,由于技術不到位、自然災害、市場信息不靈等各因素的影響,出現了效益不高的情況。為了詳細了解農業供給側改革大背景下,溫棚蔬菜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設施蔬菜產業如何轉型升級。業內專家結合長期從事蔬菜產業的實踐,來初步分析溫棚蔬菜生產存在的問題,對新形勢下蔬菜產業如何科學發展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溫棚蔬菜機械化程度低、用工多、強度大、效率低。人工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農忙時節工人難尋:勞動力成本占到總成本的40%左右,并且在逐年攀升。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輕簡化栽培是方向,需要通過生產設施的建造、栽培模式等方面解決;專業化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是應對勞動力短缺、提高生產效率的另一個有效措施。可開展的服務有移栽、植保、耕作、采收等。
蔬菜供需時空結構發生變化,傳統的種植茬口和種植模式亟須根據消費端的變化進行靈活調整。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實現從以前的埋頭種地到抬頭看市場額轉變,充分了解市場,以消費者為導向進行種植安排;實現傳統固定種植茬口到根據市場進行調整的轉變;實現從傳統產品到優質化與特色化產品的轉變。
生產規模快速擴張,而現代化的管理模式、經營模式遠遠落后于規模的需求。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工業化的發展理念,包括產品生產的標準化,具有品牌意識,完善產業鏈條,降低種植風險,增加附加收益;發揮經營主體和個體種植各自優勢,實現經營環節與生產環節的有機結合;適宜的發展模式,先要確立科學的發展方向,差異化的產品定位策略,再要根據不同類型的產品定位,確定適宜的生產經營模式。
環保政策愈來愈嚴苛,設施蔬菜加溫方式受限,加溫成本逐年上升,水資源使用成本越來越高,肥、藥使用受限。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利用自然氣候優勢,因地制宜,適地種植;科學建設設施結構,科學安排茬口;保護菜田生態環境。(李勝利)
相關鏈接
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降低能耗、物耗,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近年來,按照綠色發展要求,中國設施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食品安全、食物保障、資源節約、綠色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通過科技的大量注入,設施農業實現了生產技術的提升和從生產源頭到消費端的全過程監控,從而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實現了“從種子到餐桌”的系統化、綠色化要求。今后應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依靠科技創新和勞動者素質提升,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節約增收。(魏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