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1 08:53:30
“這些年,生態環境好了,好多魚兒又回來了,看著就打心眼里高興。”8月21日,在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的一處漁港,望著這片一望無際的大海,漁民薛青海感慨良久。
前些年,由于大面積的近海養殖和過度捕撈,導致野生魚類幾乎不見蹤影。2005年,山東啟動了漁業資源修復行動,開始了解決海底“荒漠化”問題的不懈努力。十幾年的堅持,收效明顯。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宋繼寶說,近年來,山東海洋漁業通過實施“綠色環境、綠色支撐、綠色食品、綠色產業”四大工程,著力打造離岸深遠海全生態鏈、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相融合的海洋牧場綜合體,截至2016年底,全省規模以上海洋牧場發展到240多處、46萬公頃,牧場水產品總產量480萬噸。
綠色環境:從取到予,從近海走向深海
在青島魯海豐海洋牧場,漁民出身的公司總經理劉春會說:“以前光知道索取,后來資源都撈光了,近海環境也給破壞了。2005年開始,在政府支持下,作出了兩個改變,一是從取到予,二是從近海走向深海。”
從取到予,變資源捕撈為生態修復,去掉離岸1000米之內養殖面積,并在適宜海域投放船礁等礁體,恢復海底環境,并定量精準投放水生生物苗種。從近海走向深海,改近岸淺海養殖為離岸深遠海養殖,改單一品種單層養殖為多品種立體綜合養殖,改高密度養殖為合理疏養。
這些改變,得益于山東著力推進的海洋牧場建設。據介紹,海洋牧場是在一定海域內,基于生態學原理營造的多營養層級海洋生態環境,可充分利用自然生產力,開展生物資源養護和海水增養殖生產的漁場。
山東明確,實施以“增殖放流+人工魚礁+藻類移植+智能網箱”為主的海洋牧場建設,推進海洋漁業從“獵捕型”向“農牧化”的轉變,建設裝備型、投礁型、底播型、田園型、游釣型五類牧場。
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級及以上財政扶持海洋牧場建設項目118個,總投資20.8億元,累計投放各類人工魚礁1121萬空方,放流戀礁魚類1.87億尾,底播各種貝類69.7億粒。
綠色支撐:“裝備化+信息化”保駕護航
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海洋工程裝備的研發和建造。“建設海洋牧場,從近海走向深海,需要在海面搭建一個承載平臺。公司瞄準這一需求,加快海洋牧場平臺研發創新。最新一代的海洋牧場平臺,可承受12級大風和8米多高的海浪,集監測、管護、安全、補給、旅游、環保六大功能于一體,成為海洋牧場建設的現代化支點。”公司總經理盧曉說。
打開山東省海洋牧場觀測網,既可以看到實時的海洋牧場水底監測視頻,還包括溫度、鹽度、葉綠素、溶解氧等生態數據。山東觀測網建設首席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培良介紹:“以前看茫茫大海是一抹黑,現在給海底裝了雙‘眼睛’,可以做到海洋牧場的‘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
“建設海洋牧場,發展綠色養殖,離不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宋繼寶說,“比如,依托養殖工船或大型養殖平臺等裝備,配套深海網箱設施、起捕裝備、能源供給網絡、陸基保障等設施,集數字化管理、信息化技術于一體的生態監測系統等。”對此,山東發揮海洋類科研院所多的優勢,分類別成立了多個研究中心,圍繞海洋牧場重點工程或項目進行對接,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
綠色食品:“五大舉措”確保優質安全
采訪中記者發現,山東的多數海洋牧場,推廣應用了“貝、藻、參、螺”立體生態循環養殖方式,藻類吸納碳、磷、氮等富營養化因子,貝類固碳,海參、鮑魚吸收貝藻類有機碎屑,實現了完整的生物鏈構建和海域自我凈化。
“實施多營養層次立體生態養殖,綜合效益增幅達200%以上,真正形成‘海上一個牧場,海底一個牧場’。更重要的是,從根本上確保了為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的海洋產品。”山東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管理中心主任王熙杰說。
據介紹,為確保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山東采取了五大舉措:建立起全海域的生態紅線制度,嚴格控制陸源污染物向海洋排放;推行多營養層次立體生態養殖等自然生長生態養殖模式;建設了155處省級海洋增殖站,大力實施海洋增殖放流行動;加強漁業資源管理,保障海洋漁業資源休養生息;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開發建設了水產品質量追溯系統,探索建立水產品質量追溯體系。
綠色產業:“漁旅融合”打造產業綜合體
榮成市泓泰海洋漁業公司于2014年高標準建設了桑溝灣海洋牧場基地,并于2015年開始發展漁業休閑旅游。“你看,這是海釣平臺,這是觀魚逗魚臺,這是鮮貝采摘區,那邊是餐廳和觀景臺。這兩年,牧場旅游收入增長很快,今年有望到2000萬元。公司計劃加大開發力度,新增露營地建設、海捕體驗等旅游項目。”公司總經理劉愛娣說。
據了解,山東自2014年起,引導海洋牧場“礁、魚、船、岸、服”五配套建設,創建了15處省級休閑海釣示范基地,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同時,山東創立了“漁夫垂釣”品牌,開通了官方網站和手機APP,“到山東、有魚釣”成為山東旅游新熱點。據統計,2016年15處海釣基地全年接待游客117萬人次,營收2.6億元,比上年增長333%,帶動旅游消費25億元。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信息宣傳中心主任丁志習介紹,海洋牧場建設可直接帶動水產苗種培育、水產品精深加工、漁業裝備制造、漁業休閑旅游等多個產業發展,實現海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新六產,推動近海漁業由捕撈型向服務型升級,由粗放型向精致漁業過渡,為漁業發展開辟新道路。據統計,目前山東海洋牧場為社會提供了10多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