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7 10:47:55
一到雨季,農田里的草和害蟲總是除不盡,讓不少農民傷破腦筋。而位于山東省章丘市普集鎮焦家村有這樣一處果園,園子里的果樹不用除草施肥,也不用打藥澆水,園子主人只等著摘果子就可以了。近日,果園主人高兆生帶筆者參觀了他的無極果樹種植園,并講述了他的創業故事。
“我從小就生活在農村,在杏林水庫里摸魚,在鄉野間捉小鳥、養蝴蝶。我十分崇尚莊周文化,向往他的天人合一、清靜無為的逍遙生活。”高兆生說。高兆生養過鴿子,種過食用仙人掌、百合,也種過藥材,但大都因為市場不景氣、選種不好無法成活等原因失敗了。多方考察后他從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了一批新西蘭紅皮梨樹。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果園里雜草瘋長,梨樹葉也被蟲子吃光了,這又給高兆生出了一個大難題。
碰巧,一次偶然的機會高兆生看到了一條養殖螞蚱的短信。他心想自己從小就經常養螞蚱,管理起來十分簡單,還能把果園里的草割了喂螞蚱,一舉兩得。但是梨樹上的害蟲問題還沒解決,于是高兆生想起了山東農業大學昆蟲專家劉玉升教授講的生物防治技術。劉玉升教給了高兆生很多生物防蟲的方法,并鼓勵他發展一項無農藥生物循環種植模式。
經過劉玉升的指導,高兆生摸索出了一套農業自然循環理論:種植園中種植果樹,自然生長的雜草喂螞蚱,養殖的螳螂放在梨樹上吃昆蟲。再把野兔放入園中吃草控制雜草瘋長,然后糞便又能營養果樹。同時,高兆生還有選擇性地引種了一些中草藥,地面上的草木可以吸引昆蟲,增加了“小生態”的完整性。“不除草、不施肥、不打藥,并通過整個生態的建立存續水源,我要做的工作就只有摘果子跟網捕野兔了。”高兆生自信地說。
目前,高兆生無極果樹種植園內的野兔和樹上的新西蘭紅梨已經有了可觀的收益。據高兆生介紹,下一步他要給園區的有機產品注冊品牌,擴大野兔馴養規模或與大的生態園區開展合作,并邀請專家教授整理論證自己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有機發展的這一新興自然內循環種養模式,加以推廣,讓這一模式早日在廣大農村發揮出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石劍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