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5 08:42:00
在我國,蘋果樹腐爛病是影響蘋果生產的三大病害之首,在各蘋果產區都普遍發生。病輕時引起枝干樹皮腐爛和枝條枯死,嚴重時引起主干大枝以及整樹枯死,甚至毀園,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我國蘋果樹腐爛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其實是營養失衡。
國內外大量研究證明,腐爛病菌為弱致病菌,腐爛病的發生與蘋果樹樹勢關系密切。樹勢弱,發病重,樹勢壯,則發病輕。因此,通過探討樹勢與腐爛病發生的關系,有可能探明在蘋果樹勢健壯條件下對腐爛病抗病的原因,從而找到針對性防治腐爛病的方法。
樹體鉀含量多少影響腐爛病發生
通過盆栽試驗和田間小區試驗,證明樹體鉀含量不僅影響腐爛病的發生,而且影響其擴展。當樹體葉鉀含量達到1.3%時,即使人工接種也不發病,樹體對腐爛病的抵抗達到免疫程度。
在葉鉀含量為0.45%(A)和0.67%(B)時,病疤較大,為1.3%(C)和1.75%(D)時,無病疤出現,對腐爛病達到免疫程度。
科學施肥平衡營養控制蘋果腐爛病
對幾個生產果園,通過增加鉀肥施用量、提高鉀肥利用效率、降低氮肥施用量等措施,經過2~3年,腐爛病發病率都降低85%以上。進一步證明了平衡營養是控制蘋果樹腐爛病的有效方法。
在我國黃土高原蘋果產區,樹體鉀含量偏低現象嚴重。大量果園營養普查顯示,黃土高原區蘋果樹葉鉀含量平均不足1%。與此同時,果園葉氮含量偏高現象普遍。因此,筆者認為,樹體鉀含量過低、氮鉀比過高造成營養失衡是我國黃土高原區蘋果樹腐爛病發生于大流行的主要原因。凍害、修剪、樹體大改型等造成的傷口只是腐爛病發生的誘因。
利用栽培措施平衡樹體氮磷鉀營養
使樹體對腐爛病達到免疫水平,從根本上控制蘋果樹腐爛病。建議樹體抗腐爛病營養標準為:葉鉀含量不少于1.3%,氮鉀比少于2:1。在生產實踐中,可以根據不同果園具體情況,通過提高鉀肥利用效率、降低氮肥施用量等措施實現營養平衡。該技術不使用農藥,減少氮肥施用量,因而綠色環保,符合國家“雙減”戰略目標。
該技術不僅每年可為果農減少數十億元的損失,而且將有望從根本上控制我國蘋果樹腐爛病的大流行,建議大力推廣。(據《果農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