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5 08:40:00
瓜果產業是我國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瓜果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果品市場。“但目前我國果業的國際競爭力遭受嚴峻挑戰,我國果品市場遭到來自國內外的雙重‘擠壓’。”近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劉旭在參加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百項新成果推介觀摩會時指出,瓜果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
名副其實的瓜果大國
我國瓜果產業生產規模正在快速擴大。過去10年間,我國瓜果栽培面積增加30%,產量增加90%。世界主要瓜果產業面積和產量的增加主要來自中國。我國已經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第一大瓜果生產國。
不僅生產量大,消費量也大。近年來,每個消費者都能切身感受到我國的果品市場產品更加豐富,周年供應能力逐步增強。這其中既有我國果業進步的貢獻,也有來自世界多國的進口果品。
精準扶貧的重要體現
“果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已經成為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指出。
特別是在精準扶貧方面,果業發揮出了巨大效用。陳萌山表示,利用山區生態特點,發展優質特色果品生產,并結合綠色采摘休閑農業、特色旅游產業,將是這些地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目前有很多成功案例可循,如太行山區“富崗蘋果”、河南三門峽“二仙坡蘋果”、河北威縣“威梨”等產業,已經幫助當地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提升競爭力應對新形勢
“目前,瓜果產業面臨國內產量過大、優質果率不足;勞動者的技術素質偏低,生產成本快速上升,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還沒有得到解決;可持續發展受到約束,生態遭到破壞,病蟲害發生嚴重,比較效益降低;而與此同時,國外優質水果正在加快步伐占領我國市場。”劉旭表示。
面對這些困境,瓜果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所長曹永生說,由于長期以來我國果業的發展基本依賴數量擴張,而對質量的提升重視不夠,與世界果業發達國家相比,質量已成為制約我國瓜果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劉旭建議,瓜果產業要調區域結構,大宗水果向優勢產區調整,發揮規模優勢;調樹種結構,向特色水果調整,發揮資源優勢;調品種結構,向優質調整,外觀亮麗、口感舒適、營養豐富的水果將會持續受到青睞;調種植方式,適度發展休閑果業,發揮其獨特的“園藝”優勢。
同時,瓜果產業的發展也要正確處理好綠色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糧食安全、農民增收的關系,形成同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果業發展格局,實現瓜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應該面向產業重大需求,加強瓜果科技創新,并且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據《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