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 首頁 > 農資 > 正文

種業危機: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

2017-08-23 09:21:00   

近期,記者在寧夏、山東等地調研了解到,西紅柿、茄子、黃瓜、辣椒、西蘭花……這些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竟然不少都是“洋種子”長成的。

一些蔬菜種植大戶一再訴苦:“今年我們遇到了高價也買不來‘洋種子’的問題。我們國家能造航母、能造C919大飛機,但為何不能研發出好菜種,而要長期受制于美、日、韓、以色列等國的‘洋種子’?”

優勢明顯洋種子價格連年上漲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冷涼蔬菜基地占地3萬多畝,吸引了當地1500多農民就地打工,帶動10個村組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是原州區精準扶貧、脫貧富民的主戰場。

姚磨村黨支部書記、瑞豐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姚選告訴記者,他們選種一類菜時,一般要試種五六個品種,最后選優。比如西蘭花和娃娃菜,要選國內、國外的十幾個品種進行試種,但從日本、韓國進口的種子種出的菜,無論在品相、產量、純度和發芽率、耐儲藏等方面,優勢都比較明顯。

采訪中,記者正好碰上原州區農牧局副局長李春琴和一名農技推廣人員。攀談中,李春琴直言:“因為這些優勢,‘洋種子’的價格遠遠高于國內種子,有些品種能高出幾十倍。進口的按粒賣、國產的論斤賣,這是種子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

姚選給記者現場算賬:“2015年,從日本進口的10萬粒包裝的西蘭花‘耐寒優秀’,每袋3500元,一粒0.035元;2016年市場開始緊缺,每袋漲到6500元,一粒0.065元;到了今年,每袋漲到2萬多元,一粒下來0.2元還多,比2015年漲了6倍多,我們菜農能否種得起暫且不說,主要是國內市場上沒貨。另外,從韓國進口的娃娃菜的種子價格也是一路飆漲。”

在田間地頭,記者隨機采訪了姚磨村幾位種菜村民,羅軍、姚國政、姚猛等人都對過度依賴和受制于“洋種子”的事情很無奈。他們想知道,今年日本西蘭花的種子緊缺,是不是我國對進口日本的東西把關更嚴了?

在“蔬菜之鄉”“洋種子”仍占三成以上市場份額

山東省壽光市被譽為“中國蔬菜之鄉”,擁有全國最大的蔬菜生產和批發市場。在壽光市魯盛農業科技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李平看來,“洋種子”的攻城拔寨主要集中在2000年到2009年左右。

“2000年之前大家都沒有用國外種子的意識,國外種子也大都沒有進來;2009年之后,國產種子也開始奮起反抗。”李平說。

李平說,2000年左右,國際上比較有名的種業企業先正達(已被中化收購),荷蘭瑞克斯旺,以色列海澤拉、澤文、紐內姆,荷蘭安莎、孟山都等都在壽光建立了試驗站或展示基地。目前,已有二十多家國際知名種業企業落戶壽光。

記者調研了解到,洋種子在壽光的市場占有率已經比前些年的“半壁江山”有所下降。壽光市種業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范立國表示,當前壽光市國產蔬菜種子市場占有率已由2010年前的54%提升到目前的65%以上。

范立國舉例說,其中華北型帶刺黃瓜、圓茄、絲瓜、苦瓜、豆類等為國產品種,水果黃瓜、西葫蘆、甜瓜、櫻桃番茄等國產品種已達85%以上,尖椒、大紅番茄、粉果番茄等品種國產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與此同時,一些蔬菜的國外品種在壽光仍占據較大的優勢,它們在作物間、品種間、類型間差異較大。比如,菠菜、綠菜花、胡蘿卜等市場占有率達到6成以上;彩椒、大紅果番茄等市場占有率在8成以上;綠萼長茄市場占有率達9成以上。

山東省種子管理總站站長蔣慶功表示,從整個山東省來看,國產蔬菜種子占有率可以達到7成以上。進口種子主要是西紅柿、菠菜、彩椒等幾個品種,但是進口量和種植量都不小。

若不能補上研發短板

恐受制于人

姚選困惑地說,種了十幾年菜,為什么種不了中國自己的好菜,還要過度依賴“洋種子”。國外種子公司給中國的代理商是唯一的,壟斷國內市場,每年給種植大戶造成漲價、無貨等各種恐慌心理。

姚選當著記者的面,給多年合作的一位進口商代理公司程姓經理打電話,手機開著免提。

姚選問:“程總,4月份就把買日本菜種的錢打過去了,但為什么還不發貨?”

程經理答:“實在不好意思,我們一直想辦法進口種子,但現在還沒敲定。而且可能還要漲價,你要有心理準備。如果你不樂意,或者不愿意等貨,就退還訂貨款,請你另想辦法。”

姚選聽完,無助地看著記者說:“程總,還是請你們再想想辦法,我只需要快、快、快,價格都好商量,關鍵是都7月頭了,再晚就錯過育苗時節了。少種一茬菜,菜農的收入就要受影響。”

程經理說:“那就再等等。”隨即掛了電話。

姚選兩手一攤,無奈地說:“‘洋種子’的定價權、供貨權都掌握在外國人手里,你有什么辦法。我從4月開始到現在幾乎每天都要給進口代理商打電話,人家就這表態,你難受也得受著,國內同品種的菜種又不行,你沒得選擇!”

“洋種子”就不能培育嗎?記者多方求證發現,“洋種子”大都是“雜交種”,“雜交種”通俗講是一次性的,理論上無法育種,因為“雜交種”一旦育種,很容易發生基因突變,就會造成減產,而且在抗病蟲害的能力上也大幅下降。

農業部數據顯示,中國種子市場初步預測價值超過600億元。寧夏農牧廳蔬菜園藝站站長蔣學勒認為,“洋種子”對我國蔬菜產業發展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帶來高產優質的蔬菜產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國外蔬菜種業技術所有者對我國農業生產的控制權。

蔣學勒分析說,這幾年,“洋種子”產生的高價格、高風險的“苦果”已在一些地方逐步顯現。業界人士也擔心,如果國內蔬菜種業不能及時補上研發短板,極有可能在綠色安全的蔬菜產業發展上受制于人。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與國外差距有二三十年

據記者了解,近幾年,雖然國產蔬菜種子研發能力逐步增強,市場占有率也穩步提升,進步很快,但總體上看,和國外的種業企業差距還是很大。

一些專家直言,國外很多企業種子資源的收集都是百年的積累,我們國內很多蔬菜種子的收集比較雜亂,最原始的種質材料積累我們不純正。前些年我們沒有重視這個事情,所以在分子育種、遺傳育種、生物育種等方面的瓶頸不是三五年能夠趕上的。

壽光市南澳綠亨農業有限公司經理趙濤說,國外不少種業公司都有上百年的積累和沉淀,從最簡單例子講,人家經歷的病蟲害都比我們多,病害來的時候都有儲備。我們和國外公司的差距可能有二三十年。

當前,我國種業產業集中度、種子市場監管能力仍較低。業內人士建議,應盡快清理不合格企業,整頓種子市場秩序,規范品種管理,營造產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據《經濟參考報》)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