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欧美另类,久久99精品久久久噜噜最新章节,北条麻妃久久99精品,欧美日韩中文在线,精品国产一级,a级特黄一级一大片多人,国产成人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1120180013

把村子當景區來改造

——陜西省藍田縣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紀實

2017-04-20 10:22:52    楊兆年 余向東

“星期天,到藍田。”駕車不到一小時,走進陜西省藍田縣遍布于川原山嶺間的一座座美麗鄉村,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享受一次慢節奏的休閑之旅,無論是踏青賞花、納涼避暑,還是采摘農副產品、體驗農家生活,都已成為周邊市民的首選。

去年11月,藍田入選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藍田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區位交通優勢、生態環境優勢、產業特色優勢、人文歷史優勢,全面實施“旅游+”戰略,推進全域旅游,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農業圍著旅游轉,產業圍著旅游干,拓展農業多重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打造“人文山水藍田,絲路生態慢城”。

農業變景觀村村是景區

在藍田,休閑農業與旅游同頻共振,成為藍田最有活力的新業態。

藍田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始于2000年左右,最初是依托王順山、湯峪等旅游景點自發興起的“農家樂”形式。經過十幾年發展,藍田縣逐步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度假為主體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截至2016年11月底,藍田縣已建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點150余個、休閑農家800多家,建設形成精品旅游線路13條。

把一個村子當作一個景區來改造,把一個村子當作一個度假區來打造,把一個村子當作一個精品度假酒店進行改造,這是藍田在實踐中摸索出的經驗。目前,藍田擁有全國美麗鄉村兩個、省級休閑農家明星村1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兩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4個、農業公園36個、休閑農業示范園20多個。

去年以來,藍田縣圍繞“人文山水藍田,絲路生態慢城”的建設目標,把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藍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載體,積極實施“旅游+”戰略,努力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提質增效,開啟了全域旅游的發展新模式。

截至去年11月底,全縣共接待游客1549.8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4.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76.38%和739.45%。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重要途徑,也為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廣闊空間。

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

為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長足發展,藍田縣積極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組織機構建設,相繼成立了藍田縣休閑農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旅游發展委員會,組建藍田旅游開發總公司,引入社會資本和高端經營管理人才,縣農業局率先于西安市各區(縣)成立了休閑農業科,配備專門人員,落實相關資金,多措并舉,助推縣域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

藍田休閑農業發展,始終堅持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創新創意為徑、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古樸村落為形、以特色民宿為質,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作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始終追求的目標,突出休閑農業的13個“頭”,即:有文化來頭、有故事說頭、有景觀看頭、有休閑玩頭、有舒心住頭、有美味吃頭、有養生療頭、有后備箱買頭、有知識學頭、有快樂享頭、有交通行頭、有再來念頭、有發展奔頭。      

根據藍田縣域資源分布和產業發展現狀,早在2013年3月,藍田就制定印發了《藍田縣休閑農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提出重點打造“兩帶三區”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格局。其中“兩帶”是秦嶺北麓環山路觀光帶和灞河生態產業帶,“三區”包括白鹿原文化體驗區、橫嶺慢城體驗區和秦嶺山地體驗區。

休閑農業穩步推進,得益于基礎設施建設打下的堅實基礎。積極推進縣域農業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完成了部分鎮村道路提升改造和旅游景觀道路建設。

有了基礎設施的“鋪路”,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點建設大步提速。打造湯峪、玉山兩個省級旅游名鎮以及葛牌紅色古鎮、小寨鎮董嶺、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等一批美麗鄉村新銳景點。目前,正在推進桐花溝、青坪、野竹坪等7個美麗鄉村建設。

藍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促進了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青山變金山、勞動變運動、空氣變人氣、農產品變旅游禮品。

“吃住行游”一體生產生活互融

作為西安市農業和旅游大縣,藍田先后取得一系列國家、省、市各級試點示范稱號。2012年5月,藍田獲批成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縣”;2016年,獲得“國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稱號。這些稱號成為藍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基礎和引擎,也為進一步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先行先試經驗。

深度挖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內涵。以縣域內資源為依托,牢牢把握資源的獨特性、唯一性、稀缺性特征,進行重點打造和宣傳包裝,不斷完善“吃住行游娛購”等旅游要素,豐富和發展了藍田旅游品質內涵,凸顯資源特色。在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充分挖掘與農村、農民、農業以及與歷史文化傳承密切相關的資源,各類非遺展演、秦腔、舞獅、鑼鼓等特色民俗文化表演吸引著廣大游客交口稱贊。

全面打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體系。依托縣域資源,重點打造藍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七大模式。一是現代農業園區型。依托市民農莊和現代農業園區,打造集農業生產、苗木花卉、大地景觀、休閑觀光、科普教育、體驗參與等于一體的農業公園。二是美麗鄉村型。借助新型城鎮化、移民搬遷區、產業園區“三區合一”等手段,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展示型旅游產品。三是特色小鎮型。以灞源、葛牌等為代表的古鎮、古村落為載體,打造文化體驗、歷史懷古等方面旅游產品。四是民俗風情型。以藍田民俗風情、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為核心,開展影視觀光、民俗體驗、非遺文化展示等類型旅游產品。五是農事參與型。結合農業生產特點,注入體驗型、娛樂型、休閑型元素,在正常從事農業生產的同時,開展觀光、休閑、采摘、購物、品嘗、農事活動體驗等活動。六是特色民宿型。依托旅游景區周邊的鄉村,完善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配套,形成融住宿、餐飲、觀光、休閑、運動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休閑農莊度假型產品。七是創客小鎮型。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各種功能性文創客創、健康養生產品,如森林氧吧、戶外運動等。

積極培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品牌市場。凸顯特色,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韻”。以各鎮、村核心資源為依托,按照“異類資源精品化開發,同類資源差異化開發”的理念,打造“一村一景”,實現錯位發展。

建立健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服務體系。建設縣城、核心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印發旅游地圖,設立旅游服務熱線和投訴熱線,推出全域旅游標識和導視系統,搭建旅游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大力培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實用人才。積極開展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涉農、涉旅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合作,選派有培養價值的骨干人才到高校學習深造,加強本地人才的培養。利用現有縣域職業教育培養體系,針對農村從業人員組織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技能培訓,提升農村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陜ICP備13005735號-1 農業科技報社版權所有 聯系電話:029-87031703 m.kolcatapizz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