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30 09:11:00
面對眼前一望無際的麥田,河北省寧晉縣農業局高級農藝師梁建輝說:“墑情好,苗情好,莊稼不會說話,但莊稼已經笑起來了。”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一過,全國各地由南向北陸續進入春耕春管的大忙時節。當前,中國農業正在醞釀“千年變局”,傳統生產方式向綠色高效模式轉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農村變革正在春天里打苞。
春耕備耕抓前抓早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全國冬小麥返青一、二類苗比例84.8%。針對春管春播農時緊、任務重、要求高的特點,農業部在立春第二天就對春管春耕暨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了部署,要求各地不誤農時抓好春耕生產,堅決打好今年農業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的第一仗。
結構調整增質增效
“糧價降了,種糧只有微利,我琢磨著調一下結構,辟出一些地塊,種野菜。”瞄準城里人的需求,寧晉縣源遠合作社種糧大戶陳世君這樣看結構調整。
據介紹,今年春耕按照穩糧、優經、擴飼的要求,著力在“調、提、聯、拓”上下功夫。“調”,壓減玉米面積,今年力爭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籽粒玉米面積1000萬畝,改種大豆、雜糧、青貯玉米等作物。“提”,優化品種結構,增加適銷有效供給,拓展特色高效供給。“聯”,推進農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延伸產業鏈,實現提檔升級。“拓”,推行稻田綜合種養,推廣間套復種高效種植模式,大力發展現代種養業,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
綠色春耕節水節藥
和往年相比,“綠色”是今年春耕的重點,也是難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離不開綠色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和節水、節肥、節藥等綠色技術。
經過各地共同努力,2016年,全國農藥使用量首次實現零增長,化肥使用量接近零增長。在此基礎上,今年春耕繼續深入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一批糧食生產重點縣開展整建制創建,集成組裝一批節本增效、綠色發展、循環利用的技術模式,引領標準化生產。(據《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