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 10:22:00
編者按:今年是種業為實現“十三五”規劃而著重發力的一年,是苗木行業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一年,如何找準發展的關鍵點,在強化自身發展的同時,滿足市場需求,適應行業競爭;如何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潮中勇往直前,跟隨時代發展的腳步……這一切,這一年開始大步邁進。
一粒種子“破土而出”
源于民族的力量
以創新之手練好“內功” 今年,將通過深化種業人才發展改革,建立健全種業人才培養、評價、流動和分類管理機制;通過深化種業權益改革,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權益分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發展等方面的突出問題。以科研單位為主體的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將從今年開始逐步建立。
以改革之力適應市場需求 隨著綠色通道、聯合體試驗、企業自行試驗等多種形式試驗相繼開展,品種審定試驗渠道得到了拓寬,試驗年限有效縮短,試驗過程也更加公開透明,到了今年將會有更多的新品種通過審定走向市場。
以轉型之身謀升級之路 以基因編輯為代表的技術進步,使育種定向改良更加精準便捷;以跨國公司為代表的研發平臺集成了生物技術、信息和智能技術,讓種業飛速發展。未來,在玉米籽粒機收、小麥抗赤霉病、水稻抗稻瘟病、大豆高產高蛋白品種選育等將成為重點突破方向。糧棉油糖果菜茶在各自主產區和優勢區域因地制宜地品種選育,將促進產業逐步轉型升級。
一棵苗木“茁壯成長”
只因時代的需求
供給總量過剩的“去庫存”效應 苗木銷售市場主要有兩個方向,一為工程市場,二為圃間交易。供給總量過剩還較為嚴重。相比之下,今年生產優質苗木需要有相應的技術儲備,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優質優價理所應當。如今在各地綠化工程“提質”的總體需求下,優質苗木出現價格上漲。
轉型發展的“生態”影響 苗木的圃間交易在今年仍將在低位徘徊。我國的生態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休閑旅游業發展等方興未艾,因此,苗木行業的前景依然廣闊。市場不是不需要苗木,而是缺少大量的高質量工程用苗。當下,綠化苗木需求已經升級,苗木生產必須跟上市場的步伐,否則就將被淘汰。
改革推進的“本能”要求 席卷全國的苗市低谷已走過3年歷程,不少人被迫出局,然而苗木庫存仍處高位,苗木總體供大于求的局面還未根本改變。因此,今年將是苗木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去產能、去庫存、調結構仍將是行業主旋律。但是,在新的一年,有更多苗木業者可以通過提質增效、改革創新重拾信心,逐步走出陰霾。(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