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7 10:06:00
目前,大宗農產品價格疲軟和下跌,農民增收幅度下滑,農民對一般農作物種子的購買欲下降;蔬菜、馬鈴薯等維持上升勢頭,主要農作物種業遇到比較嚴重的“倒春寒”。
這次“倒春寒”和以往種業五六年一次的周期性波動不同,估計要持續兩年時間。種業界同仁要認清形勢,緊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積極面對,調整策略,迎接挑戰,尋找機遇。
一是定好位不攀比。找準自己企業在建設現代種業中的位置。我國的現代種業,基本構架是:“育繁推一體化”企業作骨干,特色和區域性企業作補充,服務型企業(基礎種子公司,種子生產、銷售、種衣劑、機械化企業等)作支撐,少了誰也不行;理想目標是:企業為主體,科研做后盾,主要靠自己,少量用引進。在這個構架中,各個企業都應找好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不要盲目攀比,不要隨意擴張固定資產。
二是“傍大款”搞兼并。對中小型大宗作物種業公司,應主動找“婆家”,尋求兼并。這是好事,“雞頭”不如“鳳尾”有價值,大蛋糕的十分之一比一個小蛋糕的分量還大。對大型骨干企業,目前正是兼并的好時機,應利用自身資金和人才優勢,加快兼并步伐,進一步做大做強。以大并小是趨勢,共同發展是目的。
三是聚兄弟合伙干。對同類的小型種業公司,應實行股份制合并。現在有些地方同類小公司不少,經常相互套牌、惡性競爭,誰也搞不好。如果合并成股份制大公司,既能把競爭對手變為同伴,互相取長補短;又能抱團取暖,規范市場,共同抵御風險。
四是重特色抓優勢。特色分兩種:特色作物、特定區域。一個種子企業,不管大小,要站住腳,首先要有特色,突出自身優勢,不斷創新,做精做強,然后逐步做大。特色是多數中小型種子企業的發展方向,今后新品種會越來越多,品種的區域性越來越強。就是大作物也會如此,再出“鄭單958”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五是以服務促銷售。目前種子經營多是在銷售手段下功夫,多數企業沒有開展綜合服務,包括技術指導,農資配套銷售、農產品收購加工等。應置銷售于服務之中,以服務促銷售。當然,這樣做不容易,自己干不了,可以和相關企業合作,形成產業鏈。光種賣種路子窄,套餐銷售農民喜。(李立秋)